泸州市江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对区第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2号建议答复的函
尊敬的张远莹等7位代表:
你们提出的《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、困境儿童关爱工作的建议》(第12号建议)收悉。经核实、研究,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。
一、工作开展情况
(一)强化领导,建立保护机制。
我区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,分管区领导任副组长,29个区级部门为成员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,形成党委领导、政府负责、民政牵头、部门协同、社会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。各街镇、村(社区)相应成立领导小组,街镇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,村(社区)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室,15个街镇和155个村(社区)选优配强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,全面构建起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责任体系。
(二)动态管理,实现应保尽保。
一是定期走访,落实关爱行动。各街镇每季度更新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,对录入系统的留守儿童明确监护人并签订监护协议,村(社区)儿童主任对辖区内所有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每月走访一次以上,全面掌握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基本情况,让每一位有需求的儿童都能得到呵护和关爱。每年春节前夕,对全区所有孤儿、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200多名留守儿童进行慰问,送去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。
二是动态管理,及时纳入保障范围。对符合条件的孤儿、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儿童,实现当月申请、当月审批、次月享受保障。近五年,新增孤儿、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00余名,均纳入保障范围。
(三)加大培训,提升工作能力。
定期开展线上线下培训,邀请专职律师对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》进行详细解读,组织街镇社事办主任、儿童督导员和村(社区)儿童主任等系统学习法规政策、业务能力、案例解析等方面知识,进一步提高法律素养,提升关爱队伍能力水平。
(四)结对帮扶,建立关爱机制。
一是摸清儿童底数。以各街镇为单位,开展3轮全覆盖走访摸排,摸清辖区内孤儿、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6类困境儿童共1078户、1348人,并分类建立个人信息台账,为精准结对提供数据支撑。
二是征集爱心家庭。面向全区未保成员单位和街镇的干部职工征集702个爱心家庭,实现对孤儿、事实无人抚养儿童、低保家庭中重残重病儿童等3类儿童实行“一对一”帮扶;对低保家庭中其他儿童、农村留守儿童、其他困境儿童等3类儿童实行划片包保,落实区级、街镇、村(社区)三级帮扶措施,帮扶覆盖率达100%。
三是明确帮扶任务。制订关爱结对帮扶工作方案,明确工作职责及工作要求,每年不少于6次走访,在结对帮扶工作中落实强制报告制度。
(五)建立基金,实现爱心接力。
我区未成年人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全区党政机关、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发出向“泸州市未成年保护基金”捐赠倡议,全区广大干部职工和社会人士积极响应,踊跃奉献爱心,捐赠爱心基金共36.5万元,主要用于开展未成年人关爱保护项目,积极预防未成年人遭遇重大伤害,对遭遇特殊、紧急、重大伤害的未成年人实施紧急救助和事后帮助工作,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。
(六)打造阵地,实现关爱“有家”。
建立9个“童伴之家”,聘请9个童伴妈妈,为256名留守儿童建立档案。每年常态化投入10万元,为童伴计划项目人员组织、活动开展提供保障。通过“99公益日”,发动企业、学校、社会爱心人士筹集捐款10万余元,用于关心关爱留守儿童,投入童伴之家建设。
二、下步工作打算
儿童是家庭的希望,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。开展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是一项艰巨、漫长的任务,减少农村留守儿童、困境儿童的数量,应该从源头抓起,尽量实现监护人就地就近就业或创业,达到就业和监护两不误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我区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,力争将所有留守儿童、困境儿童纳入有效监护范围,杜绝留守儿童无人监护现象,为未成年人打造身边有人、童年有伴、学有所成、生活无忧、成长无碍、无微不至的成长环境。
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区农村留守儿童、困境儿童关爱工作的关心,希望你们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工作。
泸州市江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
2024年5月21日
账号+密码登录
手机+密码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