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

来源:区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:2015-02-10 10:35:51 【字体:

——2015210日在区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

区长 付小平


各位代表:

现在,我代表区人民政府,向大会报告工作,请予审查,并请区政协委员提出意见。

2014年工作回顾

2014年,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,区政府在市委、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,在区人大、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,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,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、十八届三中、四中全会精神,牢牢把握“稳中求进、加快发展”的工作基调,突出“产业发展突破年”的工作主题,坚定“四个率先、加快发展”目标不动摇,统筹稳增长、调结构、促改革、惠民生,较好地完成了区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确定的目标任务,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、持续向好的良好局面。

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2.91亿元,同比(下同)增长11.4%;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6.60亿元,增长17.1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80.99亿元,增长28.8%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4.20亿元,增长12.1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.15亿元,增长13.5%;第三产业增加值105.50亿元,增长10.5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, 增长10.4%;农民人均纯收入11637元, 增长11.9%。

——过去一年,我们积极应对下行压力,全力稳增长、调结构,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

工业经济企稳向好。把企业作为稳增长的核心,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。兑现各类工业扶持资金2616万元,帮助企业融资23亿元。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户。积极应对酒业深度调整,为酒类企业推荐担保贷款2.53亿元,帮助拓展市场、摆脱困境。全年新建酿酒、包装车间10万平方米,新增窖池920口,泸窖酒业2条白酒包装生产线建成投产。山村酒业、泸郎酒业等重点企业实现逆势增长。鼓励企业技改创新,实施2000万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42个,完成技改投入64.60亿元。城坤实业完成重组,江北中恒建材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建成投产。白酒、机械、建材三大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3.70亿元,增长12.8%,增速高于全国、全省平均水平。大力发展现代医药、新能源汽车配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。金南方电器充电桩成功打入成都、广州等省内外市场。百草堂、天植药业等现代医药企业发展势头良好,全年实现总产值3.98亿元,增长46.8%。

现代农业加快发展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,“五权”确权颁证工作基本完成,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。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,分水岭董允坝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完成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,江北片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带初显成效。建成现代农业产业万亩示范区3个,蔬菜、高粱、水果等特色产业基地拓展到48万亩。粮食产量和畜牧产值稳步增长。发展知名农产品品牌40个,“三品一标”认证面积达24万亩,全区农业标准化、规模化水平不断提升。新培育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、新增省市级农业合作示范社12个,建成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1个、“菜篮子”便民店20家,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面达65.0%。

第三产业提档升级。大力发展城市商业综合体,融豪商业中心、万诚国际、天远广场等项目加快推进。川南汽配城一期建成投用,润泽春天百货、商社电器、国美电器酒城大道店正式营业。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,中国泸州·金融中心在佳乐世纪城正式挂牌,驻区金融机构达13家,实现存款余额556.81亿元,增长17.1%;实现贷款余额392.11亿元,增长26.9%。房地产业稳定发展,实现总产值105亿元,增长9.0%。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,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5户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7户,诚通物流成功申报3A级物流企业。引荐13家名优特新企业入驻省电信“天虎云商”电商平台。成功创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区、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区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.90亿元,增长30.0%

——过去一年,我们着力扩大投资拉动,坚持抓项目、建园区,经济支撑能力持续增强

重点项目加快推进。全年实施区属重点项目52个,完成投资114.50亿元,其中12个重大项目投资突破100亿元。大力推进枇杷沟、前进上路等8个棚户区改造项目,改造棚户区8033户,其中茜草片完成拆除2210户、非成套房分房2298户、成套房签约4100户。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0336套,建成1550套。实施15个重点项目征地拆迁,征收土地9521亩。茜草片农村拆迁1050户,加快沙茜片拆迁扫尾,市人医整体搬迁、江南体育生态园等市区重点项目顺利推进。蓝田旧城改造项目完成东升路建设及杆管线迁改。通滩温泉度假区开发项目完成探矿权申报,成功打出45℃温泉水。忠山隧道141户全部完成征收。城西、城南、黄舣高速路连接线按期完成扩建征地和建设。隆纳高速泸州西二期建成通车,产城大道完成建设范围征地拆迁扫尾工作,分水岭高速互通出口完成跨线桥建设。

产业园区升位发展。全力助推泸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,并成功通过评审验收。海翼长液完成设备搬迁并投产,国机重工、邦立重机、长江机械等项目加快推进,北辰电力一期、太昌能源项目开工建设。轻工业园区完成投资13.50亿元,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.28亿元,海德利印务、永盛花纸等8家企业建成投产,巨能科技、天灵电器等5家企业开工建设。酒业集中发展区四川捷艺发完成二期厂房建设,华盛玻璃完成厂房、仓储主体工程,启航科技一期、诚通物流二期、老酒客酒店及酒文化体验馆竣工投用,区属入园企业实现产值和服务性收入78.60亿元。

招商引资成效明显。坚持“走出去,引进来”,大力引进带动性强、影响力大的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。积极参加“酒博会”、“西博会”、“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”等大型招商活动,签约项目22个,总投资112.90亿元。成功引进华润集团、红星美凯龙等世界、国内500强企业4家,妙典酒业酿酒基地、邓氏果蔬产业园等亿元以上项目50个,500万元以上项目83个。引进市外国内到位资金134.04亿元,增长21.2%;引进省外国内到位资金70.20亿元,增长18.1%;到位外资1300万美元,增长5.0%

——过去一年,我们加快推进城乡统筹,突出强基础、提品质,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善

城市建管水平不断提升。主动融入泸州大城市发展,着力完善城市功能,做优城市品质。张坝景区完成主大门、商业特色街、市民体育公园建设,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。酒城乐园二期建成开园,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体完工。“两江四岸”滨江路风貌塑造按进度推进,东门口至澄溪口18栋建筑完成立面整治。新建、改(扩)建康乐社区、三道桥社区等7个社区阵地。积极承接城市管理事权下划,新增城市管理执法、清扫保洁各类人员300余人,加大力度拆除违章建筑,规范广告牌匾,整治占道经营。改造维修忠山路、丹霞路等67条市政道路。按城市公园标准规范管理滨江路及停车场。建立清扫保洁市场化竞争机制,提高道路机扫、洗扫覆盖率,实现城市主次干道“全天候”保洁和“无缝隙”管理。

城乡一体发展进程加快。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。通滩成功申报为全国重点镇、省级“百镇建设试点行动”示范镇。新开工集镇建设项目20个,黄舣“美酒江湾”基本建成,分水岭旅游文化古镇建设积极推进,泰安、况场镇改街工作基本完成。全年新增城镇面积2.5平方公里,城镇化率达到74.0%。坚持产村相融、农旅结合,分片分类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。高起点打造黄舣马道子、石寨凤龙新村综合体,以精品景观、精致农庄为方向,完善华阳西岸、泰安咀阳等9个新村基础设施。建成新村聚居点10个,新(改)建农房2200户,建成“1+N”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0个。

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加强。强化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,全区万元GDP能耗下降2.1%,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面完成。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,开展城区扬尘治理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,大力整治河道非法采砂。整理土地8.9万亩,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.6万亩、高标准农田1.5万亩,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平方公里,巩固退耕还林2万亩。实施分水岭场镇污水处理站建设。完成成自泸赤、宜泸渝、纳黔三条高速公路沿线农房风貌塑造。况场、泰安分别创建为省、市级生态乡镇,石寨顺利通过省级卫生乡镇评估,黄舣观音寺等10个村通过省级卫生村考核。

——过去一年,我们大力加强社会建设,切实强保障、惠民生,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并进

民生工程有力推进。全年完成民生投入23.98亿元,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5.7%。新增城镇就业8471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2.7%。启动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轨,新农合参保率达99.7%,社会保险覆盖面和保障范围不断扩大。社会救助力度持续加强,发放各类救助救济资金1.20亿,城乡低保补助分别提高到每月360元和101元。改造农村危房1039户,扶贫解困5800人,五保集中供养率达67.4%。新解决农村安全饮水3.3万人。大力实施农村公交全覆盖工程,新(改)建通村公路124公里,开通农村公交线路21条,投运车辆69辆,全区行政村公交客运覆盖率达63.0%。改造农村电网104公里,解决了江北片4个镇8万余人长期以来用电同区不同价问题,年惠民电费150万元以上。新建规范化法律援助大厅,提供法律咨询服务2713人次,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33件。

社会治理不断加强。在全市率先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和“三无院落”整治。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渠道,群众初信初访办结率达100%。落实领导包案,积极化解信访积案,一批重点信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。“天网”工程加快推进,“扫黄禁赌”、“打击两抢两盗一诈骗”等专项行动成效明显,社会治安持续好转。严格落实“党政同责、一岗双责、一票否决”,实行安全生产隐患动态监管,绿地商城、方山铁路桥、邻玉旦沟库房等一批重大安全隐患得以整改。方山景区燃香行为得到规范。“12.26”爆燃事故善后处置有序推进。新建城南消防站,配备专职消防队伍。设置高速路口治超检查站,组建镇街交管办,大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。健全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。全区危化品运输车辆、客运渡口码头、建筑工地实现电子监管全覆盖。蓝田、华阳、张坝创建为省级安全社区。全年无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,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。

社会事业协调发展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,实施学校建设项目42个,新(改)建学校31所,江阳职高、习之学校、江南小学等7所学校建成投用,南城学校、泸师附小城西校区、梓橦路幼儿园等学校加快建设。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,完成10个镇卫生院、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服务站标准化建设,195个村卫生室达甲级标准。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区公办医疗机构全覆盖。启动实施“单独两孩”政策。大力发展敬老养老事业,况场敬老院建成投用,茜草、华阳、分水岭敬老院启动建设。新增城乡日间照料中心16个,社会养老机构8家。积极发展文体事业,川南自然科普博物馆加快建设,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通过中期检查,完成有线电视双向改造2.8万户。成功创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。“分水油纸伞”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。弥陀镇成功创建省级“量服”示范单位。

双拥、档案、对台、老龄、红十字、妇女儿童、民族宗教、外侨事务、武装和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全面推进。

——过去一年,我们切实强化自身建设,努力抓改革、转作风,依法履职能力不断提升

各项改革有序推进。积极转变政府职能,实施政府机构改革,工商、质监省直部门顺利下划管理,完成招商、计生等部门职能整合,政府工作部门调整为23个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,严格落实“两集中、三到位、一杜绝”,清理行政许可审批事项153项。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,率先在全省实施“先照后证”试点,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。调整完善市、区两级财政税收管理体制。强化国有资产管理,整合28家区属融资平台公司,筹建国资经营管理投资集团公司。深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改革,成立公共资源交易委员会,完成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电子交易平台建设,政府采购行为进一步规范。

民主法治不断深化。大力推进依法行政,法治政府建设取得积极进展。健全行政决策机制,成立政府法律顾问团,实行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,完善政府规范性文件和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。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,建立综合电子监察平台,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。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、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,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、工商联以及无党派人士意见建议,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8件、政协提案138件,办结率均为100%。拓宽信息公开渠道,建立政府系统集群网站,开通政务微信平台,主动公开政府信息3.8万余条,政府工作透明度不断增强。

政风建设切实加强。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,严格执行国务院“约法三章”,深入开展“走基层”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,强化正风肃纪,着力整治“四风”问题。全面清理超标办公用房、违规公务用车、“吃空饷”人员,对公务接待、会议培训、因公出差等方面进行严格规范,全区行政事业单位“三公经费”下降10.1%。强化对财政预决算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、政府性投资项目、民生资金等方面的审计监察,完成新一轮地方性政府债务审计,接受国家土地出让金收支和耕地保护审计。健全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,探索建立了政府投资项目“1+5+X”监管机制和“双报告双评估”制度,严厉查处了一批典型违法违纪案件,政府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扎实推进。

各位代表,过去一年,我们坚持科学发展、加快转型步伐,保持了经济持续较快增长;坚持以人为本、落实民生优先,提升了社会民生保障水平;坚持依法治理、维护公平正义,促进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。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,是市委、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,是区人大、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,凝聚着全区人民的智慧和汗水,饱含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。在此,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,向全区人民、驻区部队、武警官兵、民主党派、工商联、人民团体,以及关心、支持江阳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,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!

在肯定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清醒地看到,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:一是受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和自身经济结构性影响,经济增速有所回落,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较重,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亟需提高;二是新上项目和大项目少,项目储备不足,要素瓶颈制约较多,项目用地难、企业融资难等问题较为突出,项目投资增长压力较大;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较重,城乡基础设施、基本公共服务、生态环境与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,城市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升;四是群众利益诉求日趋多样,生产安全、食品药品安全、公共安全领域还存在不少问题,社会安全稳定压力依然较大;五是少数公务人员作风不实、不敢担当、不愿负责,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,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仍需不断加强。这些困难和问题,我们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,认真加以解决。

2015年工作安排

2015年,是全面深化改革、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,也是全面完成“十二五”规划的收官之年。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,坚持“稳中求进、进中求好、好中求快”的工作基调,紧紧围绕市委“产业转型发展年”的工作主题,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,主动适应新常态,主动作为稳增长,保持专注发展定力,加快工业转型形成新优势,推动现代农业取得新成效,寻求现代服务业发展新突破,实现城市管理水平新提升,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,奋力开创江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新局面。

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: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.0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5.0%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.0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.5%;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.0%;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9.0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.0%;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.0%。

围绕上述目标,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:

一、更加注重发展质效,加快产业转型升级

坚持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,坚持不懈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,努力做到换挡不失速,量增质更优

推进工业优化升级。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培育高端成长型产业并重,制定出台企业发展扶持政策,设立转贷周转金,加大贷款贴息力度,鼓励企业发明专利、技术创新创品牌、上台阶。全年实施2000万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26个,完成技改投入66亿元。新培育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5户,5000万元以上企业8户,新增规模以上企业8户。大力发展纯粮固态酿造,支持本土酒类企业打造地产酒、特色酒品牌,推动酒业发展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。围绕大型装备制造基地建设,重点发展高性能液压元配件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液压系统。加快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、页岩气、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推动工业经济向科技含量高、经济效益好、资源消耗低、支撑能力强方向迈进。

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。完成《江阳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》编制,大力实施“双千”带动战略,加快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、比重提高、水平提升。围绕佳乐世纪城项目建设,做大做强中国泸州·金融中心,争取民生银行、天津银行等12家金融机构入驻,力促华润购物中心建成开业,加快室内儿童游乐中心建设。积极争取中国西部现代服务业研究院总部落户我区,推进城西金融商务业集聚发展。完成融豪商业中心二期主体,加快万诚国际、天远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,推动城南商贸服务业提档升级。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,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。抓好旅游产品综合开发和营销,大力发展近郊游、乡村游,打造精品旅游线路,旅游综合收入增长30.0%以上。加快培育电商物流、信息服务、会展经济等新的消费增长点,不断拓展服务业发展层次。

大力发展现代农业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,坚持农旅结合、以旅强农,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,促进农民增收,形成示范效应。加快建设董允坝现代农业示范区,完善核心区基础设施,完成入口广场、水生蔬菜区等景观打造和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招商。高标准打造江北片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特色农业产业带,提档升级华阳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。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,健全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,完成“七证”发放工作。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、专合社10个,发展家庭农场5个,鼓励土地有序流转,带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,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。

二、更加注重项目带动,增强经济发展后劲

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引擎,以项目为支撑,以项目为抓手,狠抓项目建设,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。

加快重点项目建设。全年计划投资112.30亿元,实施重点项目54个,其中区属重大项目12个。工业发展建设项目,力促古泸春酒业、华盛玻璃、捷艺发二期项目竣工投产,泸郎窖酒、妙典酒业项目开工建设,完成邓氏果蔬产业园基础设施。加快轻工业园区“腾笼换鸟”,产业转型发展,建成投产天灵电器、华冠印务等4家企业,启动巨能科技二期建设。积极服务泸州高新区发展,完成国机重工、邦立重机、长江机械等项目建设,力促北辰电力产业园一期项目建成投产。改造白塔传统商圈,确保绿地商城竣工投用,加快摩尔商场重建工作。蓝田旧城改造项目启动四组团安置房建设。通滩温泉古镇开发项目启动城市道路、安置房建设。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完成分水岭高速互通出口及连接线工程,开工建设隆纳高速方山互通连接线,改造提升弥分路、泰二路等区间道路,确保蓝田客运站竣工投用,启动城西客运站主体工程建设。

加大争资争项力度。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向,加大项目包装、储备和争取力度,力争更多项目挤进国省计划盘子。重点围绕产业转型升级、基础设施建设、民生事业发展,充实完善项目库,全年保持项目动态储备150个以上。积极争取国开行棚改项目资金和国家农发行信贷支持。完成江阳临港产业园区产业定位及发展规划、“沙茜—蓝田老工业基地”整体搬迁改造方案编制,加快双河水库升级、方山景区整体包装、泸州港泰安作业区,力争江阳快速通道体系建设、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列入国省“十三五”规划。

继续深化开放合作。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、川南经济区,加强与长江流域港口、沿海城市和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,形成多层次、多领域的开放合作格局。加强与泸州高新区、长开区和酒业集中发展区的协作联动,深化政企联合招商,借助“酒博会”、“广博会”、“厦洽会”等招商活动平台,主动对接国际、国内500强大企业、大集团,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、带动效应强、发展前景好的重大产业项目,引导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、现代服务业和节能环保等领域,推动开放合作向纵深拓展。力争全年引进市外国内项目到位资金135亿元以上。

三、更加注重统筹协调,推动城乡一体发展

把握泸州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机遇,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,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。

抓好城市建设和管理。积极参与和服务泸州区域中心城市建设,改善人居环境,提升城市形象,增强承载能力,提高主城区首位度。积极推进城市公园建设,酒城乐园全面建成开放,张坝景区完成滨江健身大道、儿童乐园建设,商业特色街完成招商并力争投入运营。继续推进“两江四岸”滨江路风貌打造。实施春景下路、胜景南路、瑞丰东路等市政道路建设,完成城西农贸市场主体,积极推进河鲜美食城、夜宵美食城规划建设。改造提升老城区,开展老旧小区院落、偏街小巷整治,统筹推进城区老旧管网改造,实施刺园路、星光路等人行道路改造。强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,加大对违法建设、占道经营等行为的管控力度。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,努力让百姓生活更舒心、更满意。

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。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,注重文化的保护、传承和挖掘,让城镇有特色、有个性。编制完成江北、石寨等5个镇控制性详规,实施弥陀、丹林等5个场镇开发。加快通滩全国重点镇建设,基本完成老街改造一期工程。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。全年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,城镇化率达到75.0%。按照“城乡一体、产村相融”的思路,加快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。完善黄舣马道子新村建设,打造分水岭董允坝、黄舣罗湾新村示范点,实施成自泸赤高速、产城大道沿线农房风貌塑造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,大力实施金土地工程,小农水、土地“双挂钩”项目,完成土地整理2.6万亩,新建渠道43公里,整治山坪塘187口。

加强生态环境保护。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,严控“两高一资”企业,依法关闭淘汰落后产能,力争实现万元GDP能耗下降2.0%。加强环境执法监察,着力开展城区噪音、油烟、扬尘污染专项整治。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和耕地保护制度,全面禁止长江干流江阳段河道采砂,严厉打击违法占地和违规采矿行为。积极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。加快城南污水处理厂及截污干管建设,建成石寨镇和黄舣马道子村污水处理站。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,积极创建省市生态镇、村,确保通过第六次“国家卫生城市”复审。

四、更加注重民生改善,不断增进人民福祉

始终把民之所望作为施政所向,坚持保基本、兜底线,持续加大民生投入,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。

认真办好民生实事。确保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的比重保持在75.0%以上。扎实推进民生工程,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利益问题。加快推进茜草(沙茜)片、构树街、滨江路二期等5个棚户区改造项目,改造棚户区2857户、26万平方米。建成保障性住房1259套,加快棚户区二期、西南康健城安置房建设,启动建设农村廉租房。全面完成农村公交全覆盖工程,新开通农村公交线路12条,投运车辆59辆,从源头上解决农村群众出行不安全、不方便的问题。新建黄舣供水站,完成分水岭、方山等5个镇街供水站管网延伸工程,全面完成“十二五”规划内12.5万人饮水安全目标。争取省电力公司投资8000余万元,实施江北、丹林等8个镇农村电网升级改造,让全区农村群众逐步实现“同网同价同质”用电。推进“宽带乡村”惠民工程建设,开通111个村(社区)光纤宽带。

完善社会保障体系。统筹城乡平等就业,城镇新增就业7000人以上,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.0%以内。积极推进社保扩面,进一步扩大养老、医疗等各类保险覆盖范围,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。加快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轨,提高医疗补助标准和基层医院诊疗报销比例,落实大病医疗保险制度。完善社会救助体系,扩大城乡低保、社会医疗救助范围、提高救助标准,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、受助及时。加快建立养老服务体系,完成茜草敬老院搬迁、分水岭及华阳敬老院建设,新建城乡日间照料中心17个,新增养老床位1300张。启动区社会福利救助中心、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。

大力发展社会事业。全面完成教育三年攻坚计划,切实改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,接受国家教育均衡发展达标验收。实施学校建设项目37个,新(改)建学校17所,建成投用泸师附小城西校区、南城学校、江北幼儿园等学校,加快城西教育组团建设,力争黄舣小学、弥陀幼儿园开工建设。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安置,努力让全区适龄儿童接受优质公平的教育。加快发展卫计事业,充实乡镇卫生院医护力量,完成288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。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,试点开展远程影像诊断,加快形成基层首诊、分级诊疗、双向转诊的就医新秩序。提升优生优育水平。统筹发展文体事业,建成全民健身活动中心。科学编制全区“十三五”经济社会发展规划。完成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。积极创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、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。

五、更加注重社会治理,营造安全稳定环境

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,深入研究社会治理新问题,从源头上建章立制,实施长效管理,构建多元化社会治理体系。

强化安全生产监管。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《安全生产法》,完善“党政同责、一岗双责、齐抓共管”责任体系,强化安全生产“五级监管”,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,严肃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,大力推进依法治安。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、问题治理,建立动态台账,突出抓好道路交通、建筑施工、食品药品、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、领域日常监管和整治,持续开展“打非治违”专项斗争,坚决遏制重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。夯实安全生产基础,深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,抓好“三主一员”培训, 力争南城、北城等4个街道创建为国家级安全社区,努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。

着力创新社会治理。坚持社会治理重心下移,加强城乡基层组织建设,全面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,创新“三无院落”、物业小区管理新机制。实施南城三星街、大山坪百子图等9个社区阵地建设。健全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,强化社区矫正工作,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,全面完成“天网”工程四期建设。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。持续深入开展“打黑除恶”专项斗争,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,深化平安示范街(区)创建工作,不断提高群众安全感,让社会充满活力,更加和谐有序。

抓好信访稳定工作。完善维护群众权益和化解纠纷工作机制,预防化解社会矛盾。推进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,畅通和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,推行信访网上受理,及时回应群众合理诉求。全面排查社会矛盾纠纷,妥善处理好征地拆迁、国企改制、工资拖欠等信访热点和突出问题,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。强化互联网信息管理,加强舆情监测和研判处置工作。健全社会矛盾调处机制,完善人民调解、行政调解、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,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。

六、更加注重自身建设,打造人民满意政府

围绕建设法治和服务型政府,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,不断增强政府公信力、执行力和约束力。

坚持依法行政,进一步增强公信力。把遵守宪法和法律作为施政的根本原则,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。健全公众参与、专家论证和集体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,完善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,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。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、与政协协商制度,主动接受社会监督,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,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,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、用权受监督、违法要追究,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。

坚持高效施政,进一步增强执行力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,全面清理、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,规范行政审批前置条件。推进政务中心标准化建设,提升政务服务水平。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,高效合理配置公共资源。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,持续整治“四风”、“三不”、“庸懒散浮拖软”等不良现象,坚决纠正为官不为、廉而不勤等不良风气,切实做到勇于担当、敢于负责、善抓落实,确保令行禁止、政令畅通。

坚持从严治政,进一步增强约束力。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,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,切实做到坚持原则、恪守规矩。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,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。严控“三公”经费支出,规范公务用车,实行全口径财政预算管理,着力防范政府债务风险。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,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,严格执纪问责,严肃查办腐败案件,努力使公务人员廉洁奉公、勤勉尽责。

各位代表,“百舸争流千帆竞发,奋勇当先时不我待”。江阳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、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时期。崭新的画卷恢弘壮美,发展的蓝图催人奋进。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,凝聚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,抢抓机遇,主动作为,为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江阳而努力奋斗!


附件:

《政府工作报告》名词解释

1.“四个率先,加快发展”:即在全市率先积累“四化”同步的实践经验,率先完成翻番的战略任务,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,率先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。

2.“五权”: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、农村房屋所有权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(宅基地)使用权、集体林权。

3.“三品一标”:即无公害农产品、绿色食品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。

4.“1+N”村级公共服务中心:即以村级组织(村两委)活动场所为核心,配套建设农民培训中心、文化体育中心、卫生计生中心、综治调解中心、农信代办中心等便民利民服务中心。

5.“三无院落”:即无安防设施、无物业管理、无管理组织的院落。

6.“量服”:即“量体裁衣”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服务。

7.“两集中、三到位、一杜绝”:即各单位将分散的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在一个股室(行政审批股),行政审批股整体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;对窗口进行充分授权,做到授权到位、人员到位、办理到位;坚决杜绝体外循环

8.“先照后证”:即从事一般性的经营活动,凡不涉及国家安全、公民生命财产安全或其他特定的项目,可先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,再按许可经营项目向其许可部门申办许可证或批准文件。

9.“营改增”:即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(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)。

10.“三公”经费:即用财政拨款开支的因公出国(境)经费、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、公务接待费。

11.“1+5+X”监管体系:1”是指《关于建立双报告双评估工作机制加强重大项目监督的意见》,“5”是指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的决策规范、财务管理、项目管理、信息公开、档案管理5项业务规范,“X”则指各重大项目根据自身制定的一系列内控制度。

12.“双千”带动战略:即20142020年储备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1000个、总投资1000亿元。

13.“一带一路”:即长江经济带、丝绸之路。

14.“双挂钩”:即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。

15.“七证”: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、农村房屋所有权证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(宅基地)使用权证、集体林权证、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证、农村机电提灌站所有权证。

16.“两高一资”企业:即高耗能、高污染、资源性企业。

17.“三主一员”:即业主、车主、船主和驾驶员,泛指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中最直接的责任人和一线操作人员。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